转换的定义: Artist Statements

2010年11月06日 - 2010年12月18日

李宝怡: 牡丹之谜,剪纸, 宣纸, 15 x 25 cm, 2006

美国电视台报导神秘人物犯罪新闻和公众调查, 激发我创作了这件 “牡丹之谜”的作品。在这些电视节目中, 年轻并且充满青春活力的女性遭遇谋杀的情形使人不寒而栗, 她们赤裸的身体常常在野外被发现, 而其安详的身姿彷佛是在僻静处睡觉或休息一样。

“牡丹之谜”的女人体全身赤裸斜躺在牡丹花丛中, 是一种美的象征, 环绕周围的折纸鹤在中国文化里代表了健康长寿的含义。画面中镂空的部分, 被认为是具有奉献和充满敬意的美好祝福的标志。这个无名的人体形象在剥离了个性的同时, 也吸引观众与之交流。


剪纸, 宣纸, 17 x 34 cm, 2006
“蛤”是在描绘一种失去言论自由的沉重和压迫的环境。画面上运用了镜像的表现方式和圆齿边界的做法, 这些都能在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找到影子。作品用平面插图的手法描绘了两个躲在蛤打开的外壳中相同的女性头像, 她们张开嘴巴, 卡在喉咙处的分别是一座山脉的形象, 在她们中间的一个女人体, 正用双手用力推动并阻止两边的头像从蛤的外壳中挣脱出来。这种以离心线为轴使画面镜像和反射的做法强调出作品存在的紧迫与重要性的意义。

Heidi Voet: 我, 渴望爱与光明, 装置, 杂志, 铁丝, 石灰渣, 尺寸依据现场而定, 2010 我, 渴望爱与光明 装置, 杂志, 铁丝, 石灰渣, 尺寸依据现场而定, 2010

Q: 作品标题是什么?
A: “我, 渴望爱与光明。”和这个系列中的所有作品一样, 题目都来自流行乐中的歌词。
之所以选择这个标题是因为它能更强地表现创作的概念, 我把色情刊物折成花朵的形状, 那些裸体隐约地出现在纸张的折痕里, 彷佛是为了避免曝光一样。当然对纸花来说有没有光线都是无所谓的, 相反可能会导致图像日渐褪色。

Q: 第一次处理这个花瓶系列的时候, 花瓶表面用的是有颜色的涂料。
A: 花瓶制成雕塑之前, 我用工作室里剩余的颜料给那些石灰渣上色, 起初是为了体现建筑的材质而进行试验的, 上色后的石块在空间里显得很醒目, 而它们色彩匹配的效果令我满意, 虽然这些色彩在最初并不是有意选择的, 就像有时候环境会给予意外而超乎个人控制的惊喜。进入雕刻石块的阶段那些颜色便自动消失了。

Q: 起初花瓶都是在相类似的背景下被展出的, 譬如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画廊的群展。2007年10月这件作品以相关网站的形式在画廊呈现, 又是关于什么样的主题背景呢?
A: 最初参加展览我一直在想作品与空间之间的关系。那个布鲁塞尔的画廊是一个资产阶级的老房子, 后经改造成为白色的四方空间。我把作品放在原来大理石烟囱的位置和画廊的桌子上;这些都是保留原来建筑格局的地方。这次在 OV 画廊的展览, 虽然不确定我在空间方面的探索是什么, 但能肯定的一点是花朵上的中国女人能颇具异国情调的带给外国观众惊奇, 也能给亚洲观众一种直观的感受。

Q: 花朵与花瓶同时表现出装饰与建筑的含义, 也同时展现出房屋“建设中”与“存在”的状态。
A: 这也可被视作男性与女性气质的结合。石块代表现代化, 被广泛应用的制造业建筑内墙材料, 在这里成为了装饰物。那些取悦男性的色情杂志折成的花朵, 这种方式让我们想起那些女性用来消磨时间的手工艺活动。

Q: 做成纸花的杂志主要来源在哪?
A: 我在上海的报摊和网上买的这些色情杂志。 据说有些是作为艺术家的裸体教材而正式出售的, 就像西方传统艺术的传播一样。

计文于 朱卫兵: 造美丽,亚麻布, 填充棉, 白乳胶, 家具店买的沙发, 108 x 88 x 106 cm, 2005

男人的美是强壮、有力、匀称、端正, 如果爱化妆、爱打扮, 会让人联想到娘娘腔。而作为娘娘腔的女人却经常用各种的护肤品、化妆品不断地抹到脸上以呵护她们的美, 因为她们的美是娇嫩, 像花朵一样需要天天地浇灌、娇惯, 唯恐衰老而出现败象, 所以她们的打扮和化妆必须是青春靓丽的, 甚至是掩盖她们的实际年龄的;如果她们觉得自己还不够美, 那么还会忍痛割双眼皮、隆胸、提臀、减肥抽脂等等, 等等。造出各种假的来乱真, 如此、如此...同是对美的感受男女之间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抛开审美我们还可以看到, 她们还常被认为具有欺骗性和诱惑性, 然而她们平时的折腾却从来没有对一个具体的“你”构成其欺骗的故意, 至于诱惑性却又只能对意志薄弱者构成其诱惑;她们有时又在自己的同类里面争奇斗艳, 毫不相让, 在嫉妒吃醋中编出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故事, 真可谓三个女人一台戏啊!再究内里你又无法否认的是, 她们在寻求着一种认可, 一种被欢心和被喜欢, 为此她们自己也欢欣鼓舞起来。这种被动的、被欣赏的状态, 特别是在这个强调男女平权、男女平等的今天被彰显出来...最近又有人告诉我们, 现在爱化妆、爱打扮的男人“娘娘腔”有开始多起来的趋势, 我们不明白那是种对传统的反叛后的肤浅呢, 还是因此而可能获得一种男女平权和平等的趋势呢?还有人说, 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因为他长得帅气和伶牙俐齿而被选上总统的!

今天早晨问我们九岁的女儿, 女人为何如此热衷于化妆和打扮, 我们女儿的回答是:“你只要知道孔雀为什么争相开屏而互不相让, 你就知道女人为什么爱化妆和打扮了!”我们同时惊呆。

Monika Lin: 阴影数字, 装置, 陶瓷, 有机玻璃, 综合材料, 尺寸依据现场而定, 2010

在中国普遍存在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并已众所周知, 这与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不可分割, 同时在当代社会里引发各种问题。例如男女比例失衡:到适婚年龄的男女青年比是100: 85, 这种性别失衡从某些方面导致了对妇女的虐待等现象出现, 如强奸(不过显然强奸案的发生不只是在中国也长期以来存在于社会中)。2007年中国官方统计强奸案为31,833起, 平均每天87.2起。

台湾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存贤说:“很可能十宗个案中只有一起被报道了” , 一些人则估算比例应该更大。出自 Paxely Marquez 的 “Rape in China。”

“莲花池”中的莲花是作品的主题, 以87个莲花暗示了官方统计下已经公布的妇女数据和一部分被隐藏了的人数, 底座是一系列有机玻璃制成的湖面, 整个作品被多个光源照亮, 呈现出783个阴影, 表示了那些隐藏下的数字。这些数据显得含糊不清, 藏匿在以“和谐生活”为真理的现代社会中, 缺少更清晰化的表述。

文晶莹: 历史重述, 他们逍遥法外我被宣判, 手绘、卡通剪纸, 50 x 50 x 4.5 cm, 2010

许多妇女经历过猥亵的性侵犯, 这类侵犯案件的统计数据在香港与日俱增。“谈非礼侵犯事件经验”既而成为了香港网络论坛中的热门话题。

然而仅仅分享经验显然是不够的, 更需要的是积极地面对这类问题。“历史重述”展现的是一组艺术作品, 重写艺术家与其他受害者的个人经历, 鼓励大家面对负面的经验。作品通过切割和雕刻纸张, 制造破坏的场面然后重建, 传达出负面情绪与释放想象力的过程。

作品中的每个故事具有它的独特性, 展现出勇于面对社会误解的含义。比如说, 有些人认为在没有得到赞同的情况下与女性接触并发生性行为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因为女人幻想发生性行为和渴望被触摸。但事实上, 没有女人愿意在被胁迫与羞辱的情况下与人交欢。犯罪会给受害者带来长期和巨大的创伤。

“历史重述”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写作, 剪纸和动画。同时它也是一组实现自我赋权与鼓励相互尊重的作品。

赛莉•斯马特: Femmage Frieze, 综合材料装置, 尺寸依据现场而定, 1998-2010

长期以来我的作品都以身份和性别的问题为焦点, 是一场关于女权主义持续的论述, 以作品概念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核心。自1990年中期起, 我开始用上色的断电器、面料制成的拼贴画和蒙太奇图片等元素制作成大面积的装置作品, 固定在画廊墙面上作为我创作的展现方式。材料是表现作品概念的主体, 切割、缝纫、染色和固定, 这些都是妇女生活中常用的处理方法。

身体、思想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也反复出现在作品中, 被忽略的女性的历史一直以来是当代艺术的话题。这次 OV 画廊展览的作品名为 Femmage Frieze。该系列开始于1998年, 由许多件、组构成。作品可以依据制定地点进行改变, 用墙钉的方式固定在画廊空间内。无论在图像和创作方法上, Femmage Frieze 将首次以新的元素展现。

1976年, 美国女权主义者和理论家 Miriam Shapiro 提出 Femmage 一词, 以描绘女性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众多成绩和技术, 包括拼贴、相片集锦和刺绣等:Femmage 对我来说是一个概念术语, 用来形容在历史与当代社会的女性, 并衔接女性主义政治的关键词。

维珍妮: 现实唇膏, 海绵材料装置, 45 x 25 x 20 cm, 2010

完美女人的真实日常生活没有在光鲜亮丽的杂志中被提到。社会在变迁, 人们受到时尚的强烈影响。特别是上海, 女人极其重视自己的外表, 以此取悦, 吸引 “完美”异性.就像2000年以前, 女性的美丽依然重要, 美丽与与自身条件相关。现今的女士用品:实惠, 流行的和女性化的唇膏, 珠宝帮助女性更具吸引力。在每一个社会层面, 都有女性用自身吸引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事实并不止于此, 压力下的女性不但试图提升自己的外表, 她们也期待着受到教育, 让自己变得更有趣, 同时履行母亲和家庭妇女这一传统社会角色。这就是今日的完美女性。回归真实的生活。

吴梦: 重力, 摄影照片, 尺寸依据现场而定 “今天我是个演员”

吴梦的作品由 “忧郁的小丑” 行为录像装置和四幅名为 “重力” 平面摄影组成。艺术家试图从涉及女性的公共事件中结蛹,蝶化诗意作品,探讨脆弱的女性个体如何在公共视野里呼吸和抵抗。策展人 Anke Haarmann 曾评价说,“吴梦的创作常以衣服为元素,象征着从身体到身处的环境、从私我的到公共空间的跨越。她的介入现实生活的剧场作品,有些是在弄堂等户外公共环境中进行。” 展览中,“忧郁的小丑” 是一件户外空间的行为表演记录。在此作品中,衣服上写有的描述社会事件的诗语在公共空间内以日常的方式隐性传播。而在 “重力” 部分,每件衣服所代表的一种外化的生命形态被安置在失重的城市空间中,并利用摄影形式瞬间凝固,试图寻找事件本身和社会发展之间的某种错位关系。

许志锋: 蒙娜丽莎没有微笑,综合材料装置, 尺寸依据现场而定, 2010

“一面墙总是有不同的两个面, 而你只是在其中一侧。”

许志锋的异位双面墙上装置挑战着通常的展览空间和作品 “示” 与 “看” 的观众经验。站在墙一侧的观众及其对话同时成为了墙后观众的艺术品, 这也是我们在探讨 “性别问题” 时必然遇到的悖论性和隐喻式的一种诠释。

乍看一面墙上有个小便斗, 但此处并非厕所, 再看又不像, 只是一个倒埋着的座便器, 你走近细瞧并和同伴聊着, 知这一切正好被墙后的观众听得一清二楚…

“蒙娜丽莎没有微笑” 这个作品名是受一个国产座便器品牌启发, 和达文西
的名作 “蒙娜丽莎,” (1503), 以及杜尚的 “L.H.O.O.Q.”(1919)和 “喷泉,” (1917)都没直接关系。

“达·芬奇密码” 中关于 “蒙娜丽莎” 的名字的理论:Mona Lisa 可能是
Amon I′Isa 的缩写, Amon 是埃及的男性的丰饶之神, 而 Isa是 Isis 的古
代象形符号, 是与 Amon 相对称的女神。如此, 达·芬奇想用这种方式隐
晦地挑战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男性霸权, 而蒙娜丽莎是一个 “雌雄合
体,” 这是达·芬奇心目中人性最理想的结合方式 - 男人和女人平等地
融合在了一起?

 
Top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