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冬: Artist Statements

2012年02月04日 - 2012年03月18日

柴一茗: 无题,水墨水彩在宣纸裱布,70 x 100cm, 2010

冬在中文里有冻结的意思,望文生意也是说一切都停止了都缓慢了。

古人说秋收冬藏,冬又有孕育聚集之义生命循环往复都在四季之中。

冬天画画和画冬天的画有何不同呢?还是让画来说话吧。

陈航峰: 人造雪花,定格动画,1' 24'',2011

这段定格动画记录了制作一组拼贴装置的过程。拼贴画所用的素材剪自一些免费传单、折页、广告宣传册与垃圾邮件,这些素材均是我在扎幌驻地期间收集的。

两面镜子以60度夹角固定,这些消费品宣传的碎片好似正以神道女佛——天照大神的姿态互照膜拜。每段拼贴都有所重复,组合起来看像雪花的图案。这是一件向札幌首片人造雪花的发明者 Ukichiro Nakaya的致礼之作。但,如果未来没有雪了,那会怎样?

陈航峰: 来来去去

定格动画,1分24秒,2011

这段定格动画记录了制作一组拼贴装置的过程。拼贴画所用的素材剪自一些免费传单、折页、广告宣传册与垃圾邮件,这些素材均是我在扎幌驻地期间收集的。

两面镜子以60度夹角固定,这些消费品宣传的碎片好似正以神道女佛——天照大神的姿态互照膜拜。每段拼贴都有所重复,组合起来看像雪花的图案。这是一件向札幌首片人造雪花的发明者 Ukichiro Nakaya的致礼之作。但,如果未来没有雪了,那会怎样?

陈熹: 水彩纸上针管笔, 50 X 70cm, 2011,雨夹雪风沙, 水彩纸上针管笔, 50 X 70cm, 2011

我创作了一些看似荒谬的作品。这种荒谬感来源于我们所处在的这个世界——生而为人,目睹生活的种种不堪是多么怪异。认为生活毫无意义、充满嬉笑怒骂的念头,认为社会话语只不过是人造的幻象,用来自欺欺人、傻乐过活的念头。我的画作指出人们无法去控制莫名的生活环境。

陈熹: 破冰船,月光,雨夹雪风沙

水彩纸上铅与墨,70 X 100cm, 2011

水彩纸上铅与墨,50 X 70cm, 2011

水彩纸上铅与墨,50 X 70cm, 2011

我创作了一些看似荒谬的作品。这种荒谬感来源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生而为人,目睹生活的种种不堪是多么怪异。认为生活毫无意义、充满嬉笑怒骂的念头,认为社会话语只不过是人造的幻象,用来自欺欺人、傻乐过活的念头。我的画作直指人类失控而莫名的生活处境。

边亦中: 好奇生物,87 x 125 cm,手工剪纸(数码输出),2011,信仰飞跃,87 x 125 cm,手工剪纸(数码输出),2011

我用这两幅最新的手工剪纸(数码输出)作品《好奇生物》与《信仰飞跃》继续已有系列“模糊剪裁” 的议题,并加入了某种游戏感。人与鸟同居于自然,神秘感与生命力共长。

边亦中: 好奇生物,信仰飞跃

87 x 125 cm,手工剪纸(数码输出),2011

87 x 125 cm,手工剪纸(数码输出),2011
我用这两幅最新的手工剪纸(数码输出)作品《好奇生物》与《信仰飞跃》继续已有系列“模糊剪裁” 的议题,并加入了某种游戏感。人与鸟同居于自然,神秘感与生命力共长。

葛菲和林缜: 之后,录像,3:27 mins,2008

蒙古高原上突如其来了一场暴风雪。

计文于 朱卫兵: 没有人的伊甸园,混合媒材,310 x 126 x 87cm,2010

在一个悬挂有两米多高的蚊帐里用纱做了一棵透明的树,树的根从蚊帐的下端延伸生长下来直到临近地面,题目是《没了人的伊甸园》。

人在偷吃了禁果后,开始从无知中自觉到了什么,从此有了追求和奋斗,同时也渐渐萌发了贪婪。上帝英明地预见到了天下将不会太平了,愤怒地将人逐出了伊甸园。以后伊甸园照样无知、照样美丽、照样茂盛,层层叠叠而耀眼透亮,为了保持或者为了更加壮大,它们的根须就越加的需要养料而变得繁密和粗壮、越加地往下和往长里生长,它们开始有了追求,而且是越加地追求起来,而且是越加地变得贪婪⋯养料,养料⋯!!!此时上帝见状却沉默了⋯

计文于 朱卫兵: 没有人的伊甸园

混合媒材,310 x 126 x 87cm,2010

在一个悬挂有两米多高的蚊帐里用纱做了一棵透明的树,树的根从蚊帐的下端延伸生长下来直到临近地面,题目是《没了人的伊甸园》。

人在偷吃了禁果后,开始从无知中自觉到了什么,从此有了追求和奋斗,同时也渐渐萌发了贪婪。上帝英明地预见到了天下将不会太平了,愤怒地将人逐出了伊甸园。以后伊甸园照样无知、照样美丽、照样茂盛,层层叠叠而耀眼透亮,为了保持或者为了更加壮大,它们的根须就越加的需要养料而变得繁密和粗壮、越加地往下和往长里生长,它们开始有了追求,而且是越加地追求起来,而且是越加地变得贪婪⋯养料,养料⋯!!!此时上帝见状却沉默了⋯

Monika Lin: 打包盒,米饭,树脂,胶带,尺寸可变,2012

六年前,在我家小区,几乎每隔几幢楼就有一家卖米的店,由此我开始思考"水稻经济":在低劳动成本的国家与地区,水稻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家小区的米店供应不同价格、质量与品种的稻米,这让我追问并深思"水稻经济 "的实质及其特定价值与后果。最终,我想到把稻米作为创作的媒材。

小区附近的小街上有很多盒饭店,供应廉价快餐,这在既有线索上给了我又一启发。这些 “水稻经济”盒饭主要面向工薪阶层,一般有10-15种不同菜色可供选择,有荤有素、有蛋有豆腐。食客自己挑选菜色,随意组合,店家把菜盛在泡沫塑料盒里,再加一客饭。

但讽刺的是,更高档餐厅的外卖也用这种塑料打包盒。我常叫外卖,于是积攒下了许多(照往常我都会把泡沫塑料盒扔掉)。随着我对粮食经济更为深入的了解,我开始尝试将稻米作为媒材、塑料打包盒作为容器进行创作实验。于是完成了一系列脱胎于寻常材料的作品,其创作主题是司空见惯的树木,以此探索高雅艺术与大众/民俗审美之间的紧张感,同时探讨浪费、劳动力与经济、画廊空间的功能等问题。

Monika Lin: 打包盒

米饭,树脂,胶带,尺寸可变,2012

六年前,在我家小区,几乎每隔几幢楼就有一家卖米的店,由此我开始思考"水稻经济":在低劳动成本的国家与地区,水稻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家小区的米店供应不同价格、质量与品种的稻米,这让我追问并深思"水稻经济 "的实质及其特定价值与后果。最终,我想到把稻米作为创作的媒材。

小区附近的小街上有很多盒饭店,供应廉价快餐,这在既有线索上给了我又一启发。这些 “水稻经济”盒饭主要面向工薪阶层,一般有10-15种不同菜色可供选择,有荤有素、有蛋有豆腐。食客自己挑选菜色,随意组合,店家把菜盛在泡沫塑料盒里,再加一客饭。

与之相反,一般相对高档的餐厅外卖会用另一种透明塑料盒。我常叫外卖,于是积攒下了许多(照往常我都会扔掉了)。随着我对粮食经济更为深入的了解,我开始尝试将稻米作为媒材、塑料打包盒作为容器进行创作实验。于是完成了一系列脱胎于寻常材料的作品,其创作主题是司空见惯的树木,以此探索高雅艺术与大众/民俗审美之间的紧张感,同时探讨浪费、劳动力与经济、画廊空间的功能等问题。

史晶: 白线,布面油画,60 cm, 2006

这件作品是《白线》(2006年,共有16个)中的一个,它来自对全球冰川及海洋的一次考察,图中的水面和其他15个在同一平面上,现在它们已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地方。

史晶: 白线

布面油画,60 cm, 2006

这件作品是《白线》(2006年,共有16个)中的一个,它来自对全球冰川及海洋的一次考察,图中的水面和其他15个在同一平面上,现在它们已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地方。

王韬程: 妹妹

中国墨水,矿物颜料,铅笔,丙烯
360 x 33cm, 2010

这张手卷是纯粹关于我的,我的自怜(恋)。我对西方的高档生活一直是很向往的,特别一战后的上层社会的生活。那种彬彬有礼的社交中的争斗和假装让人觉得很棒。而另一面,我又是那么的爱优雅的古中国,那种出世。
但是现实中,我在上海,这个多么可怕和沮丧的现实。后来在德国,发现现实也同样可怕。突然我意识到,真正的“真”的东西是我不会去得到的,我不会再去看的东西,它只存在脑海和情感中。我有一个空房间的梦想,这个房间空的像日本房间,但没有日本房间的虚伪 - 什么都放到推拉门后面去。任何艺术品,不管再美,再出众,它始终要占用一块空间,这个让我觉得很难受,总是不能避免占用的暴力,我如果做一个艺术家,我要花一辈子时间做些东西去不断的占用别人的空间。我看了美国艺术家理查德∙塔特尔 (Richard Tuttle) 的简约主义作品后,开始模仿和抄袭它们,并用在了这张手卷中。我觉得 “没有看过大海的人” 这个题目和作品本身没有联系是很棒的事情,作品不应该和题目有任何联系,反过来也是的。

朱晔: 孤独,70 x 50cm,布面丙烯,2011

画面中央有两个依稀可辨的身影,看似在游泳。这幅作品中静谧与孤独的景象得自日本的一处禅道花园。

朱晔: 孤独

70 x 50cm,布面丙烯,2011

画面中央有两个依稀可辨的身影,看似在游泳。这幅作品中静谧与孤独的景象得自日本的一处禅道花园。

 
Top ▲Top ▲